在大四那年我加入了國際學友社團並且認識到香港、大陸以及日本的交換學生,我們互相交流各自家鄉的文化差異,在這段時間的互動深深的打動我想出國開闊眼界,再次思考自己的未來。原本我想去澳洲打工旅遊,但礙於自己即將畢業以及爸媽擔心我兵役問題,只好打算等當完兵再去澳洲。直到即將畢業前兩個月,某天下午散步在校園間看到TIP的招生海報,心中已篤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當時接近考試期間再加上要在四天內準備中英文履歷和自傳,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在那三個禮拜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尤其是等待放榜時,不知要用哪種心情來面對,是樂觀還是悲觀? 所幸,在這段期間過得還算平順,也如自己的意申請到這個計畫。但我萬萬沒料想到,真正的挑戰其實是在出國後才會遇到。
出國後第一個遇到的挑戰是辛苦坐了14小時左右的飛機到了羅馬,一下飛機出了海關,同學們都陸陸續續拿著托運行李準備上車,但我跟另外兩位夥伴卻苦苦等不到自己的家當,而且我是最大行李。為了解決這頭大的問題,我們只得用生澀的英文跟也不太會英文的航站人員詢問。我們得到的結果是,托運行李要後天才會到,如果再加上寄到我們住的宿舍可能三天後才會拿到。但我實際拿到我的行李是一個禮拜後,在這段期間我需要麻煩教授幫我問行李延遲的近況、打給保險公司詢問理賠事項以及麻煩同學借用日用品。
第二個挑戰是理財的規畫,以前還是在學時,錢都來自爸媽在加上台灣的物價便宜,完全沒有記帳的習慣。但一來到歐洲的餐廳,一眼望去的價格,足足是台灣的2~3倍,就算在超市買食材後回家自己煮,普遍也比台灣貴一倍。不過最多也最難預估的還是旅行的花費,包含交通、光觀景點、住宿費用以及餐點費用,一趟兩天一夜的旅行至少都要一百多歐元。在此情況下,我不得不每天記帳來預估下個月的花費,甚至得節省開支。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在米蘭遇到的意外,讓我又多一筆開銷,也打亂我的預算。但也因此學到了一些教訓,出門在外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安全與貴重物品,遇到任何意外需及時找人幫忙與協助。
我們經常在下班時聚在一起聊天,而我都喜歡去問比較專業且實際的問題。像是當我跟財金專業的聊天時,經常會討論起最近全球爆發的歐債危機並且思考其來龍去脈。當我跟英文系聊天時,常會討論著名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以及”歌劇魅影”。此外我們也會常常交流各公司概況與工作心得,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有次跟朋友聊到我已經搜查完阿里巴巴的供應商,但聯絡資料不足,而他剛好有在用一些供應商網站,就推薦給我 "made in China"。我們只能有一個人生,但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可以體會到更多的經驗和智慧。
雖然我不像大家一樣,實習時每天都會見到老闆,且可以與公司的夥伴一起工作,但每天還是會跟上司用SKYPE線上討論工作,這樣的工作方式的確是很自由,而且沒有人會盯住你的進度,但更要要求自我去做該做的事,每天都要緊密聯繫和溝通,確保我們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大約熟悉一個月後,就會有自己的工作模式,早上回信並收集廠商聯繫資料, 下午整理資料和增加產業知識、市場趨勢以及產業分析概況。所以我都會在每個禮拜一寄詢價信給那些沒回信的公司,並且讓我的詢價信更加詳細清楚。另一方面也會收到廠商的回信,問我公司更確切的型號和規格。但也不是熟悉工作環境後,就一帆風順了。面臨到的挫折,如每家公司所計價方式都不太一樣甚至缺東缺西,常常需要再次寫信要求他們補足資料。此外整理資料時,一不注意就會填錯資料或存錯檔案。或是供應商用skype即時溝通,提出的專業術語超過我能理解的範圍,就需及時上網查詢並回覆他。此外,如何寫一封清楚又詳細的詢價信?如何清楚明瞭的回覆給供應商? 這些都是需要經驗和練習,從一開始參考網路範本後自己再打出來給上司修改,到現在已能與供應商直接溝通。實習過程逐漸了解到上司想要我在學習的能力,一是能獨立與廠商聯繫溝通,二是能獨立在職場上無間斷的學習新的專業,三是能獨立思考與判斷事務。上課中老師常會要我們上台報告並且問問題,課堂上的互動很頻繁並且也訓練我們臨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