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衝擊和比較就沒有成長」,這是我這一個月來最大的體悟。還記得第一天到支行和行長的對話,行長說: 「中國要建設廈門給台灣看。當下我對這一句話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我下定決心,要在廈門的生活好好體會行長的這句話。
我想用兩個衝擊來總結這次的實習體驗。第一個衝擊是大陸民眾和台灣民眾對理財的接受度不同。在跟著客戶經理(也就是台灣的理專)學習的過程中,我曾負責協助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發現相較於台灣民眾的排斥與抗拒,大陸民眾對於理財商品是屬於主動投資,而我也發現大陸的理財利率相對台灣要來的高許多,這個原因可能在於他們視理財為主要投資途徑,銀行為了吸引資金入注因而提高利率,在各家競爭之下演變成大陸理財產品高收益率的現象。
第二個衝擊是移動支付的高度應用。剛到廈門時,我和組員外出用餐,去的是一條完全不收現金的美食街,那天我們只能請已經有辦支付寶的同伴先幫我們結帳,當時我們的體驗到移動支付的強大。而之後我們也陸續使用移動支付體驗了滴滴打車、餓了嗎外送、糯米以及甚麼都買的到的淘寶網。在體驗這麼便捷的支付方式後,
我們也詢問了行長移動支付在大陸盛行的原因,從大家熟知的淘寶網到最近成長迅速的微信支付,都是民眾由底層推動政府去訂定相關法令政策而發展完整的。相對的台灣在這部分仍不發達,我想很大的原因除了民眾的接受度沒那麼高之外,還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台灣銀行業的配合度,台灣的銀行業者普遍不喜歡客戶卡裡的資金短期內有變動,因此大部分的線上支付僅支持綁定信用卡,而不像大陸不僅支持信用卡還多了綁定儲蓄卡的服務。我認為能夠體驗只帶手機出門的便利生活是此次實習最有趣的事,他讓我看見台灣仍欠缺的競爭力,也震撼了我對中國的眼界。
除了政府與人民間的配合之外,在龐大的互聯網體系中銀行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個銀行建立的基礎來自客戶的儲蓄,而客戶的儲蓄則源於開卡。在支行實習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廈門銀行提供了許多免手續費的便利服務,例如代扣水電費、話費、過路橋費等,提供這些服務並不會為銀行帶來額外收益,但卻因此吸引客戶到廈門銀行開卡,開發了一批潛在客戶能夠對他們營銷理財產品等,使現金流進入銀行帶來收益。如果沒有親自接觸客戶對這些業務的諮詢,我不會知道提供免手續費服務的背後有這麼大的商機。
這一個月的實習非常充實也很衝擊,驚嘆移動支付的普及、驚艷神速方便的物流體系,開了眼界也立下新目標,更認識許多厲害的人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很謝謝東海大學以及廈門銀行給我的機會,我不敢說我學到了多專業的知識,但至少我因為體驗和台灣不同的一個月生活而重整了我的看法,如同我的標題所說: 「沒有衝擊和比較就沒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