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生活環境是改變心境的好辦法。在多元的大學生活裡,我們可以接觸到各領域的人群,大家往不同的方向耕耘,逐步建構自己的思考邏輯與信仰核心,這不同於高中階段的苦讀訓練,大腦必須獨立思考。然而,吸收知識若不反覆運用練習,即使是擅長的技能也可能迅速地消弭無蹤,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未來反而更加惶恐。究竟自己能不能順利與職場生活接軌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都會面臨的問題,頓時一個想法進入我的腦海,用轉換環境來挑戰自我吧!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學習和體驗,拋棄使人常常迷困的熟悉感,設法將自己拉得更高更遠一些,如此才能使人明白「生活」由什麽組成,必要的有哪些,從中解離出多餘的事,經一番取捨後,相信這必能使自己對未來有更深一層的思考。我很榮幸獲得此機會探訪這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意大利,歷史輝煌四溢,古典美學為世界標杆,綺麗不搖的曠世建築與豐富的美食文化,使人久久無法忘懷。
出國學習是許多人的夢。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那麼它對你而言只不過是一個經過包裝的迷思。以前我對海外生活總有諸多幻想,樂於建構與想像新的生活,不過在我擁有這個轉換生活的經驗後,我發現心態的調整是很重要的。很多事出其不意,這些事情往往都是一些瑣碎小事,容易使人無視和忽略,然而人的意志卻也可能被這些小事消磨與重創,像是文化差異、室友相處、語言溝通、收支管理、交通問題或環境適應等。「培養獨立的人格與能力」儼然已成為時下青年的目標之一,其實人是否獨立與居住人數、環境未必有直接的關係,一個發達的都市可以為你帶來諸多生活上的便利,同樣的,一種熟悉的語言也可以使你在與人溝通之中如魚得水,但這些都未必能展示你的獨立。獨立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兩方面,外在是我們能眼界為憑的物質層面,在國外生活無可避免就是食衣住行,用基礎的溝通能力達到交通、購物、表達自己,及申辦居留證、銀行開戶和開通電訊功能等,如果遇到天災或意外,不免還得與醫院或警察局交涉。還有內在精神層面,如何調適情緒與消解新環境所帶來的壓力,這是潛藏在人的內心,支撐著一個人的動力來源,很多事可能都不是按照你原有的邏輯進行,你以為好的,不一定對,而你原本認為錯的,其實不盡然。簡單的來說,獨立是在一種不過度依靠和憑藉物質,而能不斷地自我提升的能力。
許多人認為在國外的日子比較高級與舒適,這是一種謬論。其實生活就是生活,無論你在米蘭或臺北、羅馬或高雄,一天24小時,三餐依然很重要,一樣必須做好時間管理,每天清楚自己的目標和保持學習的動力。以學習為導向的海外生活與出國度假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心態的調整很重要,在不同文化與法律體制的國家生活會遇到許多的不適應,很多事並非有錢就能解決,有時連政府機關的處事風格都讓人難以理解,因此心中時常不自覺地將異國與自己的國家做比較,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當然也有一些相似的情況與全球問題,例如青年失業、經濟萎靡、思想狹隘、外語能力不足等。國際觀一開始是經由多重比較而起的,在多看、多學、多聽、多做之後產生一種較寬廣的視野,接著慢慢放下攀比心,專注於觀察事態的發展與過程,如此一來革新(Innovation)就顯得相當重要,以固有的架構和有限的資源為基礎,衍伸出多種可能,進而開創更高的價值。教授為我們安排的管理與商業領域的課程,使我開始思考如何將理念實踐化,也讓我再次審視現代青年無所適從的來源,除了生活形態不斷地轉變外,資訊轟炸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知道的太多,而做的太少。臺灣典型的傳媒與政治形態,其實可以反映我們某部份的文化性格,總是喜歡以揭露瘡疤、危言聳聽及小道消息來提高收視率或激起民心,假如我們把更多的心思與精神放在革新與實踐上,著重國家發展的根基與基礎建設,這必定能凝聚更多可用的人力資源,如歐盟為抗衡經濟衰退和就業市場的缺口,積極輔助青年學習與職業訓練。
這是一個畢生難忘的旅程。我不但與許多不同國籍的朋友交往溝通,更在這一個團隊裡認識了值得一輩子深交的好朋友,我們時常談天說地,互助鼓勵。一個新的環境,使原本在臺灣不下廚的我們,竟一起培養出研發料理的興趣,我們憑藉著一切我們已知的事推敲未知,共同立定學習目標和分享心得,或許大部份時間我們只是天馬行空,在構想之後不斷試驗的階段,但這卻是一段如此珍貴的時光。我們從中感受和吸收意大利精神:那豔陽般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的多情,鬆散顧忌的咖啡午後,歡笑齊聚到黎明。由於歐盟的支持與推動,歐洲青年有許多跨國學習的機會與資源,這是很令人羡慕的事,希望臺灣的學子也能擁有和把握更多出國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