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東海大學社會企業研討講座
講座時間:107年3月13日
每個人隨著年紀和社會化程度的不同,當認識愈多新的人,我們就愈習於用各種定義去界定一個人的身份和識別,比如:讀中文的必然去當老師、編輯,而做商的就該繼續從商賺更多錢。可偏偏蔡佳恬這位中正大學中文系畢業,在學期間是中正思沙龍總監的女文青,卻不是這套標準的信奉者。
當年那位讀中文搞思沙龍的她,畢業後先在顧問公司當專案管理師,研究她最怕的化工產業,接著跳去科技業做人力資源;看似順風順水的做著,仍敵不過心底文藝魂的召喚,把工作給辭了去英國拿了跨文化溝通碩士;你以為頂著旅英碩士光環的她,回台後理當轉入什麼相關領域,可讀完碩士回台的蔡佳恬繼續在商界打滾,先在餐飲集團擔任特助,後來鑽入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和新北市社會企業發展中心成為執行長,在一連串看似跳TONE卻有跡可尋的職涯後,終於她選擇落腳在社會企業。
主修中文的蔡佳恬,大學時期完成不少中正大學的「第一次」,比如創辦中正思沙龍,把龍應台和柯錫杰給邀去嘉義民雄。讀中文的她也不似只顧埋首文學裡的飄飄仙女,她有計畫且雜食性地吸收各學系的學問,熱愛各式表演藝術,可以北上看表演後,再凌晨搭夜車回嘉義趕隔天一大早上課,辦活動的她特講究KPI,比商學系還商學系。對她而言,世上的線是人給畫出來的,而界線是模糊的,連牆都是可移動的;她自在穿梭在各個領域與空間裡,東跑跑西做做,四處遊走交朋友,帶著學生時期累積的經驗,一步步成為現在的模樣。
現在的蔡佳恬是A2C (ArtsCross Cultures) 亞西跨文化國際展演工作室創辦人兼執行長,串接她鍾愛的表演藝術和社會企業。自從在英國求學接觸到社會企業後,這顆種籽就開始在心底萌芽,回台後發現台灣對社會企業的概念停留在單一國家與農業領域的思維裡,似乎農業就代表社會企業這和她在英國的觀察大不同。她認為社會企業關心的是世界,因為這世界和每個人習習相關,也更激發她想為台灣社企打破界線的念頭。
然而,誰的人生沒碰上一些掙扎與難題呢?看似大無畏且勇闖直前的蔡佳恬也遇上了。回台後,心心念念想加入社會企業,一邊工作一邊北上上課了解台灣社企的運作模式;終於機會來了,老天爺如她所願賞了敲門磚,她受邀加入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然而此時的她卻猶豫了。
她大笑地說:「我做過NGO,但也抗拒NGO,並不是討厭,而是組織型態:沒效率、工時長、沒有人才培育與傳承計畫、資源運用不到位,這些都是我最厭惡的。」在思考兩個月後她決定接下,也促成日後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不喜墨守陳規、不愛制式做法的蔡佳恬,即便做社企也是擁有自己的風格─從她最愛的表演藝術切入,成立以表演藝術為主的社會企業。對她而言,社會企業從來就不單以台灣這座島嶼思考,當世界把表演藝術的眼光放向歐美,她則去馬來西亞、日本駐點,希望台灣走出去和世界走進來。
她直白道出台灣藝術創作者的困境,「家裡不支持、學校支援系統不夠,學門選擇過少。」她觀察台灣近年國中才有表演藝術課,而社會不支持、經濟不支持的結果,迫使台灣眾多的表演藝術家白天得找正職,表演藝術只能是假日的兼職。藝術表演當然可以是兼職的娛樂,但若要成為專業,一定需要時間精力的投入;可是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常是生計考量為先,需先顧好肚子與銀子後,才有餘力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事,而經濟上的不支援,產生體力與表演人才專長上精進的危機,造成整個產業品質往下滑。
「創作者不能只低頭小眾專注創作,必須要有產業的概念。」
她想成為幫助藝術家們打破彊界的人,她想做的是,為看似高冷的表演藝術界建立產業鏈,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A2C則是扮演產業中的協助者、串連的角色。在她手裡,表演藝術成了各式混搭,於是有了「表演藝術X______」的組合,而這個______可以是:國際論壇、國際旅行、社會企業交流、行銷活動或講座等等。她始終相信戲劇和表演藝術能療癒人心,且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方式,以這樣的手法帶入社會議題,讓表演和社會議題都能更接近人與生活,讓藝術創作者的價值被看見,藉由民眾的支持帶來收益,而表演藝術產業則能持續成長。
總是走在很前面的蔡佳恬,談及成功自有她的一番認知,「過想過的生活,不匱乏的物質生活,為了理念做想做的東西,但不能把生活與生計棄於不顧。」這是一名學中文,但卻沒有太多傷春悲秋或浪漫不切實際思考的女子。
那麼快樂於她又是什麼呢?
總是哈哈大笑、說話語氣直白且篤定的她,很認真的回應「快樂是不外求於人,是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或對待,自己發於內心真正的快樂。」
骨子裡的蔡佳恬其實是名創作者,她的作品除了A2C外,更多是自己的人生,不喜歡被定型、限制和侷限,相信人的潛能無限,她帶有超級樂觀的思考,希望現在和未來都能以自己“會”的創意方式幫助這世界,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對她而言,人生不狹窄,在她身上深深體現「君子不器」,不管大學主修什麼都是一個出發,在長長人生路上,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累積能力和經驗值,那些走過的過程會慢慢養成現在的自己,也會成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能力。與其擔憂有用無用,或去算計價值報酬,不如盡力做好每一件事與演好每個角色。在這經濟不振、青年集體焦慮的時代,蔡佳恬宛若做了示範告訴青壯世代,去盡情摸索、探究你的興趣吧,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去證明你自己吧,停止懷疑與思考,用行動告訴這世界你可以。
++++++++++
「社會企業研討講座」由東海大學會計系許恩得教授授課,「台灣社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贊助。透過本課程讓學生了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運作,並邀請社會企業主分享經營理念、品牌行銷與產品服務、研發創新等營運模式,進一步帶領學生提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來關懷社會與環境,以達解決社會問題之目的。